风采展示About us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展示
苗式建筑典范——屏边县
添加时间:2021-02-03  


屏边县域内建筑特色代表主要有以屏边苗式为特色的滴水苗城(新城片区)、老城民族风貌街区和以传统建筑为特色的洒卡村传统村落。

一、屏边苗式

1.屏边苗式的产生及立法

2014年屏边县政府与设计单位联合提出简约苗式的概念,2014-2017年通过对屏边旧城区改造、滴水苗城及乡镇建设,在继承中创新融合苗族文化,统一材质、主色调,精炼细节:屋顶、山墙、门窗、美人靠、垂花柱、栏杆、穿斗、正脊、檐口装饰、阳台、露台、其他木作装饰等,形成具有屏边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最后总结取名屏边苗式。

2017年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城市管理条例》正式对“屏边苗式”立法,其中第十条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布局、外观设计、造型、高度、体量、色彩等应当主要体现以坡屋顶、小青瓦、米黄色墙、吊脚楼、苗族图腾、木格窗、小青砖线条等为主基调的苗式建筑风格。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样本设计图册,并免费提供给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备选。

 

2.屏边苗式的定义及特点

屏边苗式是“以坡屋顶、小青瓦、米黄色墙、吊脚楼、苗族图腾、木格窗、适度配以小青砖线条为主基调的,不失苗族建筑风格元素”的一种建筑风格。

屏边苗式具有以下特点:(1)用现代材料创造更简约的立面、更大的建筑体量、更大的开间、更多的层数、更坚固的建筑构架以满足不同功能的要求;(2)屋顶的新组合形式:歇山顶、悬山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悬山顶、攒尖顶、重檐攒尖顶;(3)阳台的组合方式:单阳台、双阳台、多阳台;(4)建筑材料和色彩:深木色、浅木色、米黄色涂料黄墙、青砖贴面墙面、石材贴面墙面,灰瓦;(5)建筑细节装饰:苗绣彩纹装饰、回纹木格装饰、传统垂花装饰;(6)门窗形式:传统木雕门窗、木格门窗、简约传统木饰+通透玻璃门窗。      

3.屏边苗式的运用及成效

滴水苗城项目位于屏边县城西部,是屏边县城的西大门。规划区总面积约为1.4km2,分为休闲观光区、公共配套区、核心风貌区、旧村改造提升区4大功能区。滴水苗城建筑以体现苗文化意向为主线,建设紧紧围绕苗族文化主题,突出苗族文化特征,充分展现苗族传统建筑、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并用现代材料展现苗族民居的肌里和空间艺术,着力建设一个具有浓郁苗族风情特色旅游的引爆点,重点打造“一河五景”和“一府八寨”。“一河五景”即围绕牧羊河,构建滴水瀑布、苗城寨门、苗王府、苗历广场、花山广场5个景观节点。而“一府八寨”则是按照苗族传统村落布局,构建苗王府,融水寨、滴水寨、临水寨、玉水寨、云水寨、郦水寨、悦水寨、汇水寨。“一河五景”“一府八寨”营造出富有诗意、地域文化特色、生态与建筑相融合的人文风景。目前,“一河五景”已完成寨门及寨门广场、滴水瀑布观景平台建设和樱花景观大道一期工作,牧羊河道景观、苗历广场、花山广场顺利推进。“一府八寨”已完成融水寨、汇水寨、滴水寨、玉水寨、云水寨、郦水寨、悦水寨、临水寨建设,苗王府施工中。

老城民族风貌街区提升改造项目位于原屏边县老城区。项目通过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谋划改造,采用坡屋顶、小青瓦、米黄色墙、吊脚楼、苗族图腾、木格窗、适度搭配小青砖线条、苗绣彩纹装饰,融入苗族建筑风格元素进行立面改造,以建筑物为载体,彰显屏边苗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将县城改造建设成建筑物特色鲜明、牌匾齐整、苗族韵味浓厚、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市民生活舒适、文明和谐、宜居、宜商、宜行的苗族风情旅游小镇,实现苗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完成主街巷道597幢房屋39万㎡改造。


      

二、苗式传统建筑特色

传统村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文明的生命延续。它积累着丰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文化、生存智慧和艺术结晶,对当代及未来人类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屏边县白河乡胜利村委会洒卡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洒卡村位于屏边县白河乡东边,距离县城70公里。洒卡村传统风貌建筑占全村87.71%,其中在使用的传统建筑物比例为95%,是传统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古村落。其建筑特色主要有:

(1)洒卡选址突出了苗族“依山建寨,择险而居、聚族而居,自成一体”的选址特点

洒卡村的选址与格局是苗族选址特点代表之一。它选址于山势险峻,森林茂密的山坡上,是研究苗族村落文化与环境的重要样本,具有突出的整体性价值。

(2)“街—巷—场坝—屋”的空间格局

建筑沿着山体等高线布置,弯弯窄窄的入户道路连接各户的场坝,各户场坝与场坝连接,形成建筑之间的空间对话。长条形建筑,方形的场坝空间和弯弯曲曲的道路正是洒卡苗族山腰建筑特色的要素所在。

(3)建筑小格局

洒卡村的建筑多为独栋建筑,长条形,没有内庭院,主要分为建筑外部场坝空间和建筑室内空间。外部场坝一般是集用水、晒衣服、唠家常、小孩玩耍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边上建有牲畜小房;建筑内部布局简单,大门入口即为客厅兼餐厅,两边住人或是厨房,楼梯一般在大厅边上,为木质爬梯,不设扶手,楼上存放物品。这种一层居住,二层存放粮食货物的功能布局与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干栏式建筑)完全不同;建筑结构多为土木,以木梁柱构架承重,屋架形式为穿斗式,墙面用土坯墙围合;建筑材料主要有杉木、野生木、黄土、黑土;建筑屋顶形式为瓦片坡屋顶,二层偶用土围合,或不围合,将木结构露于外面,通透采光;建筑内部几乎没有装饰,只在门上有些简单的花纹。

(屏边苗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