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成果
添加时间:2019-03-18  




说起“民族建筑”这个概念,是近一百年来建筑界反复出现的重要名词,它与“传统建筑”、“中国古建筑”、“民族形式建筑”、“历史建筑”以及“民族地区建筑”等概念在不同时期交叠在一起。

中国民族建筑的研究是从古代建筑的研究发源的,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驱者,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实地调查、寻访艺匠、征集史料、解释古制,将茫茫如烟的古代建筑理出了头绪,建立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体系。

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广泛研究了住宅、园林、宗教等各种类型的建筑,也研究了古代、近现代等各个时间段的建筑,出了一批少数民族或地区传统建筑的专集,研究成果逐渐从通史的研究进入到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民族建筑传承着民族特色,同时作为建筑,又更多地受自然条件、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的影响,这使得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产生了相互交叉的多重关系,加之对外国的建筑文化也能兼容并蓄、消化吸收,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包容性。这也是中国民族建筑的魅力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社会对建筑造型、功能和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民族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已从少数先驱者的默默耕耘演进到了百家争辉的局面,不仅研究领域十分广阔,规划、设计、建筑等行业对民族化的追求日益凸显,民族建筑行业案例不断丰富。今天在民族建筑行业领域,我们可以大体上将它的外延涵盖“古建筑”、“仿古建筑”、“民族形式建筑”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活跃在“民族建筑”相关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文物保护、建材和装饰等领域。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中国民族建筑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宝库。在民族建筑日益成为我国城乡建设的丰富营养、“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文化纽带的时候,如何了解民族建筑最新的研究成果、把握行业脉搏呢?